首页

免费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5 12:54:30 作者:运动、做实验、“搞装修”样样不落 神二十航天员出差“月报”速戳 浏览量:39164

  一线调查:艺术圈荣誉称号满天飞 大师帽子,给钱就能戴吗

  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

  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一条买卖荣誉头衔的利益链逐渐显现。一些社会机构开展收费评比活动,不看实际艺术水平,只看出价高低,只要价码到位,立即颁发“证书”。有的不需要参加评比,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就能戴上艺术界的“高帽”。

  那么,究竟哪些人在买荣誉称号?又是谁在卖?

  近日,有读者爆料,他在找工作时发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用“多位教授获得‘人民艺术家’等荣誉称号”的话语在进行宣传与高层次人才招聘。

  记者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官网看到,该校朱某某和王某某两位教授的个人简介页上均写着获得相关荣誉称号,朱某某获得的是“国务院人民艺术家”,王某某则是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11月12日,记者致电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核实是否跨界颁奖,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办公室只负责科学技术奖励相关的工作。”

  同日,记者致电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办,反映这两位教授的荣誉称号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看到过荣誉证书,上面写的就是‘人民艺术家’。”并表示会向院方领导反馈。

  11月28日,记者致电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人员表示,会将相关情况向两位艺术家反映。截至记者发稿,这两位教授并未作出回应。

  业内人士认为,“优秀人民艺术家”等头衔泛滥,最终指向的是利益,“用价格炒作高雅艺术,用较少的钱购买头衔,制造艺术品的高价泡沫,以此追寻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一种赌徒心理。”

  河北邢台一家书法培训机构的老师刘一伟(化名),去年购买一张“中国人民艺术家”的荣誉证书。他向记者表示:“买证是为了找个‘背书’,它被看成是衡量作品含金量的标尺。”刘一伟向记者出示这张证书,颁证机构落款为“全国人民艺术家信用管理中心”。

  而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开展包含“国家”“中国”“中华”“全国”“亚洲”“全球”“世界”以及类似含义字样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开展未冠以上述字样但实质是全国范围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显然,“中国人民艺术家”等头衔已然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花钱买荣誉称号,在艺术圈见怪不怪。”杭州画家万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真正的艺术家,不太会在意头衔。但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头衔确实可以用来彰显艺术成就并获得大家认可。比如,原本价值2000元的作品,可卖到2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花钱申领这类“荣誉证书”几乎没有门槛,名头大小成了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出门在外,名头都是自己给的”,这一句网络嘲讽语投射进现实。

  根据资深美术从业者提供的线索,记者联系上曾向其推销“大师”“人民艺术家”头衔的售卖者刘成(化名)。他兜售的荣誉头衔繁多,有“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国宝级艺术大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特供艺术家”……这些所谓的荣誉均一证一价,价格低的为1200元,高的则在3000元以上。两张“国宝级艺术大师”证书和一块奖牌,售价2900元。

  另一名自称为“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工作人员”的罗先生也向记者推销称,可以申领“人民艺术家”荣誉证书,“审核费是2180元,只要寄过来作品、填写表格就行。”

  根据售卖者展示的资料,“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等荣誉的授予组织为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国礼艺术家网调研委员会、全国人民艺术家信用管理中心、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国宝级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等,但记者均未在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上查询到上述组织的备案,检索后出现提示信息:“该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

  一些艺术从业者自购牌匾、荣誉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这股歪风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又该如何刹住这股歪风?

  对此,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教授分析,一方面,虚假“大师”“艺术家”践踏社会诚信机制;另一方面,追求虚名实则是物化艺术,滋生虚荣、浮躁、拜金等不正之风,给社会带来“精神污染”。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君律师认为,商业机构未经授权颁发此类称号,涉嫌伪造国家荣誉称号。如果利用民间商业性荣誉称号营销或牟利,实质上是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消费者,使其作出错误消费决策。这一行为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违反者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被处以罚款等。

  此类头衔屡禁不止,需要相关部门联手推出切实可行的药方,对症下药。

  林晓珊认为,荣誉评价机制、胜任条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严格规范。“首先要从源头上避免此类评选过多,防止评选沦为钱权交易的附属品。其次,全社会要坚决抵制买卖‘国宝级大师’‘优秀人民艺术家’等虚假荣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助理教授、社会学博士于志强建议,要对“大师”级评选及其社会活动、发声建立严格的荣誉评价、保障以及监管体系。全社会应淡化“大师”名头,不以“大师”评价个人素养,让真正的大师回归学术。(潮新闻 记者 吴越 朱高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民建爱国实业家胡海秋:“我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桃鸠图》《竹禽图》《瑞鹤图》……宋徽宗赵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借助XR等视觉交互技术,窥见宋徽宗御花园昔日模样。

福建三明:以“三水”机制护航绿水长清

“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把握好开放的时度效,以优质金融服务,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东西问·荐书丨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怎样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众多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中,公共数据不可或缺。小到今日气温,大到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可被视为公共数据。

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做好旅游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日光城拉萨,一所“北京中学”让高海拔农牧区孩子们梦想的种子生出新芽;藏西阿里,71岁几近失明的扎珍老人在陕西省援藏医生的诊疗下,重获光明与希望;珠峰脚下,日喀则白朗县温室大棚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新鲜蔬菜……

聚焦国际传播效果 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举办

据悉,第三版《档案学》编纂工作自2014年启动至今,历经9年。网络版先行,纸质版在网络版的基础上推出,陆续完成了撰稿、审稿、修改、英文审定、拾遗补阙、排序等工作,最终使本书成型,共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保护技术、现代公文、历史文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等10个分支,收录条目1384条,配图400余幅,近200万字。档案学领域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条目撰审稿工作,在保留前两版精华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新时代档案学新成就,总结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等实践的新进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